那还是清朝,大概在康熙年间。浙江有一个富甲一方的大商人,家里有一个待字闺中的女儿。这个女儿长得精妙无双。她富有的父亲姓罗,在女儿出生的那天就盼望自己的女儿长得鹤立鸡群,于是给她取名为“罗敷”,意为要女儿长得如古代美女罗敷一样漂亮。
长得好看不是要放在家里当花瓶,她父亲的心思自然离不开账房那把算盘。她父亲希望女儿以后可以嫁给一个比自己更富有的人家的少爷,或者嫁给一个大权在握的高官的公子。这样,他的生意可以做得更大,家里的银子可以更多。
正因为这样,她父亲挑来挑去,眼看女儿就到可以出嫁的年龄了,却没有媒人给她说到一个合适的人家。
她父亲为了将来在生意方面的发展,还耐着性子等待合适的机会。可是这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早已起了春闺怨,看着她同龄的女孩已经喜牵连理,好生羡慕。那个年代的人在十五六岁就可以谈婚论嫁了,过了这个年龄就很少媒人愿意搭理了。
这个姑娘此时已经十八岁了,看着父亲一副不钓到大鱼不甘心的架势,心里急得不得了。
一天,一个穷秀才来这个富人家借些银两买柴米油盐。这个秀才跟一个管家进账房拿银子的时候,跟这个美丽的姑娘撞了个满怀,秀才手里的碎银子撒了一地。秀才呆呆的立在那里看着面前满脸绯红的姑娘,竟然忘了去拾银子。
这个姑娘被秀才这样一看,害羞得不得了。要知道,古代大户人家待字闺中的姑娘一年四季在绣花楼上练习刺绣,很少见到生人,特别是面生的男子。被一个衣服虽然有些补丁但是仍然风度翩翩的秀才傻傻的看着,她难免十分羞涩。
“快拾起你的银子滚出去吧!”姑娘身边的丫鬟不满的驱逐他道。
秀才对丫鬟的话无动于衷,愣了半天才说出几句话来:“书上说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颜如玉。我看要反过来说才好,先说书中自有颜如玉,再说书中自有黄金屋。”
丫鬟厌恶的说:“什么黄金?什么玉?我看你是傻了吧,有这些银子就足够了,你还想要黄金和玉?别妄想了,快滚吧!”
丫鬟斗大的字不识一个,自然不知道“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颜如玉”的文绉绉的句子。但是姑娘曾有私塾的老师教育,明白秀才话中的隐藏意思,于是脸上飞霞,忙拉了丫鬟躲到绣花楼上去了。
管家从账房里出来,帮穷秀才捡起地上的碎银子,推搡着他出门来。
从此,这个秀才读书无趣,嚼肉无味,听琴无声,脑袋里只有那个天仙一般的姑娘。他常常对着窗外一看就是半天,耽误了许多读圣贤书的时间。
古代有千千万万个关于穷秀才和大户人家的姑娘的爱情故事,都是经过**折折,恩恩怨怨,合合分分之后,结局完满。百讲不厌。他们俩的故事却与之不同。
...